在許多情況下,一種樂器單獨聽起來很悅耳,但仍需進行均衡調節(jié)使其頻響與其他樂器沒有抵觸,突出最亮麗的部分,從而融入到音樂作品中去,這就是均衡調節(jié)的主要目的。
下面介紹常用樂器及人聲均衡調節(jié)的一些訣竅:
底鼓(Kick Drum):
底鼓是一首歌曲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為它推動著節(jié)奏向前進行。這里我們討論如何處理常見的三種底鼓: u 第一種稱之為“80年代蓬頭底鼓”,其聲音特點:強而有力、富含中頻、含有重擊的"砰"聲,而想得到這種比較懷舊的底鼓聲音,可以先過濾掉60Hz以下的頻率,然后根據(jù)情況在78-84Hz提升3到6dB(Q值大約為1),使之聽起來象是敲在你的胸膛上。接下來在1.5-2.5kHz提升大約6dB來增加"砰"聲(Q值在1.5-2.5比較適合),最后在120Hz降大約4dB(Q值1.0)。
u 第二種是當今最流行的"Bonham"搖滾底鼓,通常可在120-240Hz提升4dB或更多來得到這種聲音,還需要過濾掉1.5kHz以上的所有頻率,有時候可能需要在80Hz略降低1-2dB、在60略提升2-3dB。
u 第三種是現(xiàn)在常用的底鼓:比較空、有摩擦聲,想得到這種聲音,你可以過濾掉100Hz以下的所有聲音,在125Hz提升大約3dB,在250-350Hz提升大約4dB。然后過濾掉2kHz以上的所有頻率。
軍鼓(Snare):
目前有兩種使用最廣泛的軍鼓類型:一種緊湊、有力,另一種松散、比較長(通常用于ballads風格的歌曲) 首先,任何軍鼓都不需要150Hz以下的聲音,所以把它們過濾掉。軍鼓的中心頻率通常在1kHz附近數(shù)百Hz的頻段內,所以在這一頻段提升3-6dB通常會非常有益。
對于緊湊型軍鼓,可以嘗試分別提升中高頻(5kHz附近)、部分高頻(8-9kHz),提升量可以從3dB開始逐漸上升,左右變化一下提升的頻點直到得到2理想的效果。過濾掉250Hz以下、11kHz以上的頻率會使這種軍鼓聽起來很舒服。 對于松散型軍鼓,需要在低端(250Hz附近)進行一些提升,通常提升6dB左右。高頻不用象緊湊型軍鼓那樣大幅提升,但在7kHz附近略作提升通常會有益處,再往上的頻段可以過濾掉。關鍵是中頻,先把提升的頻點在800Hz-2kHz之間移動,找到那個能引起共鳴的頻點,然后調整一下提升的幅度和Q值。對于這種軍鼓,往往需要加上啟動時間(attack time)較長的壓縮、較重的混響來與之配合。
鈸(cymbal):
對于這些富含高頻的鼓件,可以降低4kHz以下的頻率,根據(jù)情況提升高頻區(qū)(10-14kHz)大約3dB。 沙錘、手鈴: 聲音要求明亮并且貫穿高頻區(qū),對于沙錘,通?梢赃^濾掉2kHz以下的所有頻率,略提升高頻,比如在9kHz提升6dB;手鈴要略帶叮當聲,所以我過濾掉800Hz以下的頻率,在1.5或2kHz提升4dB,在7kHz略作提升。
手鼓(conga):
通常用掃頻的辦法找到那個引起共鳴的頻點,根據(jù)情況略作提升或降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提升過多,尤其是共鳴頻點較低的時候,可能與鼓和貝斯形成干擾。
拍手聲:
可以通過提升中低頻使之厚實,通常在250Hz提升2dB(Q值1.5)。同樣為了加強沖擊力,可以提升中頻(在1.5kHz附近提升約4dB)和高頻(在8kHz附近提升2-3dB)。
電吉他(E.Guitar):
與鋼琴一樣需要根據(jù)整個作品的配器來決定處理方法。如果只有一軌電吉他外加鼓與貝斯,可以讓電吉他聽起來響亮;如果有好幾軌電吉他,另外還有鋼琴、電鋼琴、打擊等樂器,就必須讓電吉他在頻譜中占據(jù)合理的位置,從而融入到音樂中。
對于第一種情況,只要不與貝斯發(fā)生沖突,可以盡可能的響亮,針對只有一個吉他手的小型搖滾樂隊,會盡可能提升電吉他的低頻,通常會在160Hz提升3dB以上,同時注意與貝斯相融合。另外根據(jù)電吉他的聲音特點可以在700-800Hz稍作提升。有時需要突出中頻,可以在3kHz附近提升。如果想要得到那種壓碎般的聲音(crunchier),可以在高頻區(qū)(7kHz)提升6dB左右。同樣,把不需要的低頻和高頻過濾掉——這是一個好習慣,但要仔細聽,以免過濾掉有用的泛音和諧音。
對于第二種大型樂隊的情況,假設還有另外兩把電吉他。首先過濾掉200Hz以下和9kHz以上的頻率,重點是中頻,需要通過掃頻來判斷哪些頻段需要提升、哪些頻段需要衰減。通常提升4kHz、衰減6kHz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有時卻正好相反,主要取決于作品的整體要求。對于有多把電吉他同時演奏的情況,要確保其聲音略有不同,否則聽上去會非常刺耳。
木吉他與弦樂(Acoustic Guitar & String):
對于不同的混音作品,木吉他的均衡處理會有極大的不同。
一個與鼓、貝斯、鋼琴、電吉他、打擊樂以及大量人聲一起演奏的木吉他均衡處理。需要過濾掉了90Hz以下的所有頻率,在360Hz做少許提升。在中頻、高頻作了相當大的提升:在2kHz提升了10dB,在7.1kHz提升了9dB,這樣處理后木吉他聽起來會比其他樂器都要明亮了。
而對于除了木吉他外只有人聲、少量打擊樂器。為了使木吉他聽起來更飽滿,可以把低頻過濾點降低到了43Hz,在166Hz提升了3.4dB。中頻提升點放到了3.1kHz,只提升了7dB,用更平滑的均衡曲線在高頻區(qū)(7.1以上)提升了9dB。
弦樂的均衡處理與木吉他非常類似,在樂器很多的音樂里,通常要過濾掉大部分低頻,然后在中高頻(7kHz)提升大約4dB,最后也許會在高頻區(qū)(10kHz)用坡形曲線做提升來增加一些空氣感。
念白(speech):
對于那種不許要與音樂相融合的念白,可以讓聲音盡量厚重,盡可能保留更多的低頻。
如果想讓宣講者的聲音聽起來猶如上帝般宏亮,可以根據(jù)情況提升60Hz及120Hz。然后提升7kHz附近的高頻。有時需要降低一點中頻,但要注意不要喪失聲音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