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天河機場順著機場高速驅車行駛,看到的第一個指路牌標明的出口便是盤龍城。作為武漢的「城市之根」,盤龍城遺址是長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遺跡最豐富的一處商代前期城址,歷經歲月的風塵侵蝕已達3500年。
如果要了解武漢這座城市的文明起源,不妨去盤龍城遺址走一遭;而如果要系統清晰地了解盤龍城,一定要去位于盤龍城遺址旁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仔細瞧瞧。
2019年9月3日起,為了在收藏瑰麗的青銅文化遺產的同時,讓社會大眾更好地了解歷史文化,了解自己身處城市的文明起源,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進行閉館改造。
升級后的展館聽取從專家學者到普通觀眾的建議,采用大眾更為熟悉的展列語言,增強展館內容的科普性和體驗感,從燈光、多媒體、藝術品、互動裝置等方面完善升級。其中,明基工程投影機打造的多個多媒體影像方案,利用大尺寸的沉浸感和影像畫面呈現復雜信息的清晰度,娓娓道來盤龍城遺址的前世發(fā)源與考古今生。
傳遞溫度影像,還原發(fā)現之旅
1954年夏,長江中下游發(fā)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中華早期文明的重要歷史遺跡盤龍城重見天日。青年考古學者藍蔚與游紹奇一道,前往盤龍城遺址調查。藍蔚先生的車輪走過了顛簸泥濘的三十里路,也踏上了今人探索盤龍城商代文明的第一程。
彼時的盤龍城不過是個不足300平米的土圍子,經過幾代人的保護和努力,如今已是長江中下游流域聲名遠揚的青銅文明發(fā)祥地,背后是無數考古人員、多次考古發(fā)掘行動的累積。比如現今被稱為「武漢文物保護第一人」的藍蔚,一生的考古工作史和盤龍城遺址發(fā)掘史緊密串聯,個中故事波折,非影像語言不能還原。
兩臺明基工程投影機融合并投,講述始于1954年的盤龍城考古奇緣。多媒體影像語言易于大眾接受,大尺寸畫面帶有的獨特沉浸感更是容易讓人代入歷史故事,如臨其境地感受盤龍城的考古今生。
展示地理變遷,變換多嬌古今
了解盤龍城不止是了解歷史,更是了解歷史與今人的聯系,而后觀照未來的可能性。幾千年歷史變遷,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消逝的盤龍城遺址又繁衍出新的生命力,它們始于商代,卻各有各的燦爛。
影像再次登場,明基工程投影機投出大尺寸投影畫面,生動還原城市面貌,展示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復雜信息,極大增強展館的科普通俗性,描繪出栩栩如生的城邑畫卷,給入館參觀的觀眾留下深刻長久的印象。
比如在宋元明清四個時期,中國北方人口南遷的大背景之下,武漢地區(qū)的人口數量開始明顯增加,開展了大量治理水患的活動,投影畫面還原出當時的地貌形態(tài)和治水堤壩的動態(tài)變化,從中窺出各朝各代的生活變遷。
了解城市歷史,沉浸城市之美
房子中有了人,便有了家;城市中有了人,便有了溫度。當我們了解一座城的歷史,知道它背后的興衰變遷,就不會再拿刻板印象加諸其上。
2020年由于疫情,很多人對武漢人和湖北人避之不及,對武漢這座城市也產生了不必要的恐慌。其實剝離開短暫的疫情災難,武漢是青銅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是九省通衢的交通樞紐,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疫情洶涌,城市何辜。
四臺明基工程投影機組成融合環(huán)幕,展示歷史變遷中的武漢。順著敘事脈絡,觀眾可以從考古專家的視角,將碎片化信息一點點拼接串聯,形成對夏商時代的完整想象。沉浸其中,有如歲月的見證人,不錯過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時刻。
自1954年發(fā)現以來,盤龍城遺址因其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暴露在外的城垣遺存而聞名中外,為更好地弘揚傳播中華早期文明,降低歷史教育的門檻,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選擇明基專業(yè)工程投影機,通過新興多媒體媒介還原有溫度的歷史古城。改造升級后的博物館再度開館,將帶給廣大游客和居民更加親切、生動的歷史科普,便于了解身邊的城市,沉浸大美武漢。
明基介紹
明基BenQ 是享譽世界的創(chuàng)新科技領導者,以“數字時尚網絡產品”為核心發(fā)展概念,致力于實現“傳達資訊生活真善美”的企業(yè)愿景。
身為數字融合的時代先鋒,明基BenQ 以“享受快樂科技”為獨特的品牌定位,這一思想融入我們每一項領先產業(yè)的技術和屢獲殊榮的產品之中,是我們進行產品開發(fā)、建構業(yè)務模式、發(fā)展伙伴關系與企 業(yè)文化的基本宗旨,它激勵著我們敬業(yè)的員工,并指引我們成為富有責任感的全球公民。
我們正運用不斷創(chuàng)新的產品、技術和服務,來打造更自由、更富生產力、更簡單易用,也更充滿樂趣的使用體驗,以幫助人們不斷提升生活品質與生活品位。我們深信,透過持續(xù)不斷地努力,未來將變得更棒、更美好!
憑借我們多年來在產品設計、視覺顯示、移動解決方案及網絡融合技術等領域所累積的大量資源與豐富經驗,明基BenQ 向用戶提供橫跨3C的多元化產品線,它們包括投影機、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臺式電腦、平板電腦、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以及電腦外設產品等。